云骨铮铮看柯岩 #梦寻诗画江南 心泊水城绍兴#

声明:本信息只供网友分享参考,信息内容涉及的内容解释权归媒体或作者所有,不代表SXQQ.COM立场。举报
导读:“云骨”从平地上直插云霄,形体曲折,上宽下窄,犹如一把火炬,世称奇观。 石上有光绪年间所刻"云骨"两字...

  曾经被一幅柯岩的“云骨”照片所折服,那山那石怎么会生成这个样子?为什么经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而魏然屹立?这次到绍兴参加“梦寻诗画江南 心泊水城绍兴”活动来到柯岩,亲眼目睹了这块奇石。

  

  我们一行乘快艇游鉴湖后停靠在柯岩码头,导游带我们上岸穿过景区大门。石碑上“柯岩”俩字是江总题写的呢。

  柯岩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,以奇石、大佛而著称。始于汉代,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。

  进入景区,溪流纵横绿荫遮日,丝丝清凉扑面而来。

  小桥下的河道里游弋着绍兴特有的乌篷船。

  大咖们在桥头合照留念。

  前行,见一陡峭山崖,上刻有“文光射斗”、“南无阿弥陀佛”等字样。据导游介绍,云骨石石质奇异,建房筑屋冬暖夏凉,所以这里从隋朝起就是个采石场,现在的奇景都是经采石后而修复留下的。

  走过回音壁,奇景凸现眼前:一巨形弧岩雕刻着一座弥勒像,通体圆雕,面相丰满,双目微启略俯视,两耳近肩,鼻梁隆起,法相慈祥,作说法阐经状。

  《柯山小志》卷上有载:“石佛高五丈六尺,相传隋开皇间有石工发愿为此,未成而逝,以禅之子,子复禅孙,三世讫功。”也就是说隋朝间就有石匠开始雕琢这巨佛,未曾完工即去世,之后经其子孙传承,三世完成这一巨大工程。

  石窟高27.3米,佛像离地面5.5米起雕,高11.3米。 据载在20世纪70年代石佛双手及膝部以下遭毁,这肯定又是文革的“丰功伟绩”。1997年文物部门修复了石佛双手及螺发。

  大佛的右边就是被誉为“一柱烛天”“天下第一奇石”的“云骨”。

  “云骨”从平地上直插云霄,形体曲折,上宽下窄,犹如一把火炬,世称奇观。

  石上有光绪年间所刻"云骨"两字,约两米高。顶端古柏苍翠,虬枝横斜,据考证树龄已逾千载。在这极端缺水的巨石顶端还能生长着千年古柏,令人叹为观止。围“云骨”转了一圈,发现其屹立千年不倒的秘密:从这个角度看上去,“云骨”下部极窄,岌岌可危,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上去,底部的比例和上部基本协调,构成了稳定的支撑力。

  

  这“云骨”也是隋唐年间祖孙三代石匠的杰作,钦佩古代匠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。在那个原始而落后的条件下,能根据力学的原理把“云骨”雕刻的这样玄虚真是奇迹!

  观看“云骨”的最佳位置在普照寺这边,普照寺原名柯山寺,嘉庆《山阴县志》载:“柯山寺在县西三十里,晋永和年间敕建。产石,为民所采成岩洞,巧匠琢为佛,唐以来创寺覆之。”后寺渐圮,明副使黄猷吉重建,更名普照寺。

  普照寺门前邻水,立危崖之下,后堂隐于半山的翠竹苍松之间,多了几分静谧和神秘。

  从这些山洞中明显可以看出当年开挖石材的痕迹。

  这三根汉白玉石柱上分别雕刻的是孔子、老子和释迦摩尼,象征着儒、道、佛三教相聚。

  景区的湖面上停泊的乌篷船,夕阳将它涂上金色的光芒。

  乌毡帽亭,亭盖为一顶长八米高三米的巨型乌毡帽,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乌毡帽。三根亭柱造型为绍兴黄酒酒坛的模样。作为绍兴水乡农民的传统装束的乌毡帽与乌篷船、乌干菜一起,合称为“绍兴三乌”。

  湖中的戏台上咿咿呀呀的唱着委婉的越剧,听不懂戏词,看装扮是宝哥哥和林妹妹,《红楼梦》也是越剧的经典作品。

  高耸的玉带桥。总是诧异江南的小桥怎么都修这么高,现在明白了,一是桥下要行船,二是观赏需要。

  柯岩内著名的景点“静水飞瀑”去年已坍塌,只能从过去的网络图片中欣赏它的风采了。

  由于岁月久远、石质和大气环境影响等多种原因,柯岩内的奇石早有风化迹象,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,去年正式启动对“云骨”等奇石的抢救性保护。但愿我们的后辈看到的是完整的而不是支离破碎、铁架支撑的云骨。

  

  

阅读(4928) 举报
欢迎举报抄袭、转载、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