绍兴晚报 首席记者 周能兵
乌篷船是江南水城绍兴的一个象征性符号。一叶乌篷不仅承载着城市的文化、风情,同样也承载着一个产业。在绍兴全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今天,如何让小乌篷再发大力气,撬动乌篷经济的发展,让游客来到绍兴,都乐意坐上这充满灵气的乌篷?
坐乌篷,游绍兴。许多游客都会将自己坐乌篷船的照片在朋友圈里秀一秀。确实,乌篷船在外地游客看来,就是绍兴的一个符号,因此体验乌篷小划船的味道,便成了游客来绍兴后的一个愿望。
“我们东湖乌篷成了绍兴旅游的符号,成了美丽江南的标志。一般而言,来东湖景区后坐乌篷船的游客占70%以上,因此,东湖景区也因乌篷船而延伸成两个景区。”东湖景区主任陈亚娟说。坐乌篷船的游客感觉也很好,欣赏到了在景区中行走时看不见的景观。“东湖乌篷,让游客知道了历史典故、乌篷制作技术,延长了游客逗留时间,带动了东湖景区产业联动,我们一直在考虑,如何进一步拓展乌篷产业。”陈亚娟说。
与此同时,近年来,内河乌篷游一年比一年兴旺。去年内河有21万人坐上乌篷看绍兴,8月份,天气很热,但仍有2.75万人在内河坐乌篷船。现在鲁迅故里、城市广场、八字桥、书圣故里、西小河边都有乌篷船风情。
“坐乌篷船的人数,淡季与旺季相差较大,要发展乌篷产业,就要做到如何让淡季不淡,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。”水城公司副总经理郑晓芸说。
乌篷游要标准化
乌篷产业要做大,城市里就要有更浓的乌篷氛围,让乌篷荡漾在水城碧波之间。
“乌篷船风情节要让更多的人知晓。要将乌篷船包装后再‘上市’。如每个乌篷船上撑一把红色油纸伞,挂上一个风铃,船内摆上黄酒、茴香豆、臭豆腐,船可以更舒适些,船工的服装要统一,对乌篷游实施标准化。内河的乌篷游线路要完善布局,让游客来绍兴后,将乌篷游体验当成必选旅游项目。”绍兴市旅游集团营销部经理应锋说,标准化乌篷水上游,是提升乌篷船产业的必经之路,也有利于营造更浓的乌篷氛围。
乌篷船行驶水中,船工手脚并划,灯光桨影,水色街景,这是一种悠闲自在的慢生活的写真。应锋说,绍兴古城区应用乌篷船沟通各条街区古巷,与城内各个景点对接,与古城慢行道对接,与公共自行车对接,助力城市打造慢城、慢游,慢生活。水中乌篷,岸上三轮,绍兴独特的“慢”元素,将交通与旅游文化、市民生活相融合,乌篷产业也必然会被撬动起来。
丰富水上游形式
古城水城旅游的新发展,迫切需要绍兴有独特的元素和独特的风情。绍兴小乌篷中蕴含着巨大的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商机,也迫切需要拓展产业空间。
“绍兴需要将水上戏台、水上集市这些散发着水乡独特魅力的风情构筑好,做到一路乌篷一路景。内河边的水乡戏台要充分利用,还可以开设水上集市。推出水上婚礼,并将其演绎成日常表演。此外还可以推出水上越曲吟唱、水上箫琴演奏,使乌篷游更富有生机和活力。”应锋说。
应锋认为,街区弥漫乌篷元素也很重要,比如以乌篷船为元素布置艺术、文化小品,将鲜花摆成乌篷船的样式,有意识地布置一些乌篷船酒桌等,再开发一些文创产品,如乌篷船酒、乌篷船小品等,让游客将绍兴乌篷船文化带回家。
环城河自早上7点到晚上11点这段时间实行禁航后,绍兴内河乌篷船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,环城河上可以打造新的水上项目。能否推出电动、新型乌篷船,开出乌篷船酒吧、茶吧?如此,整个环城河也能如秦淮河般,变成一条休闲河流。乌篷船也由供游客乘坐的观光交通工具,变成休闲的场所和主体。
水城是乌篷产业大市场
贯通河道,内河外河相通,让乌篷悠悠的景象出现在大街小巷之中,这是许多人的期望。不同的地方乘坐乌篷船,有不同的风味,东湖的碧潭岩影、城市广场的民居小巷、大禹陵的南镇古韵、沈园-鲁迅故里的时空穿越等等,每一个地方,游客与乌篷相约,都能体会不同的风味。绍兴要做的就是要让游客爱上乌篷船,百坐不厌。
“水是古城的生命,水清则城兴。江南水城就是乌篷船的大市场。只要水清了,水岸互通了,古桥、古巷保护好了,古桥、流水、人家和乌篷船的意境,就会让人们真正地爱上绍兴,江南水城的文章做精了,乌篷产业就会兴旺起来。”市旅游集团董事长沈安龙说。
过河乌篷如梭,坐船游客如鲫,古城如诗如画如歌,这将是古城提供给世界的美景,也是绍兴留给世界的原生态的、最具风情的画面,这也将是乌篷经济真正发力之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