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美校园,孕育那争奇斗艳的百花

声明:本信息只供网友分享参考,信息内容涉及的内容解释权归媒体或作者所有,不代表SXQQ.COM立场。举报
导读:越乡,一片奇绝的土地,一派灵秀的气息,剡溪水、小九妹,演绎那美轮美奂的艺术。越剧,一个百年的剧种,一种清新的风韵,嵊州音...

  越乡,一片奇绝的土地,一派灵秀的气息,剡溪水、小九妹,演绎那美轮美奂的艺术。越剧,一个百年的剧种,一种清新的风韵,嵊州音、的笃班,孕育那争奇斗艳的百花。越女,一束绚烂的花朵,一段脱俗的故事,施家岙、山河恋,书写那荡气回肠的篇章。越校,一本厚厚的曲谱,一份沉沉的嘱托,丹桂香、琴与瑟,汇聚钟爱者的力量,去延续那生生不息的美丽。在这流行音乐潮当道的年代,有这么一批年轻人为了艺术的传承、为了自己那一份戏曲梦,默默的努力着。

  

  拍摄于浙江绍兴嵊州

  

  

  图文:寒残一叶

  (微博: @寒残一叶,微信公众号: hancanyiye)

  

  

  越剧,公认为中国第二大地方剧种,有第二国剧之称。在国外被称为“中国歌剧”。被称为是“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”。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。有观点认为是“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”。发源于浙江嵊州,发祥于上海,繁荣于全国,流传于世界。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、话剧、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,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,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

  

  越剧长于抒情,以唱为主,声音优美动听,表演真切动人,唯美典雅,极具江南灵秀之气。多以“才子佳人”题材的戏为主,艺术流派纷呈,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。主要流行于:上海、浙江、江苏、福建、江西、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,以及北京、天津等北方地区。

  

  

  早就听说嵊州越剧艺术学校被誉为最美校园,这次怀着好奇与激动的心情走进学校,在领略最美校园风光的同时感受百年越剧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。

  

  

  

 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由嵊藉实业家绿城集团董事长、香港丹桂基金会主席宋卫平先生捐资兴建。整个建筑为中式庭院仿古建筑,青瓦白墙、连廊绵延、石径小路,小桥流水、亭台楼阁,一步一景,将越剧的婉约与江南庭院的清秀融为一体。藕香榭、牡丹亭、绿绮亭,一派古典造园法,把江南城市特色与越剧文化底蕴充分结合,把学校的概念转换成美丽的园林建筑。

  

  

  当走进校园时感觉像是走进了江南的私家园林,小桥流水亭台楼阁。与想像中严谨的校园完全搭不上边,给人一种全新的概念,原来学校也可以如此的美丽。

  

  

  这是通向校园内的必经之路,一座多孔桥,桥的尽头有一座高大的门廊,上面牌匾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“清益远香”,寓意百年越剧如同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得幽香。

  

  

  在这的校园内你听到的不是朗朗的读书声,是优美动听唯美典雅的越剧声,或是各种乐器出发的声音。这会同学们正在练习一出戏曲的弹奏,虽然我们这些外人听着已经很完美了,但他们还是一次又次一反复的磨合着,力求达到他们心中的完美。可能你会觉得很枯燥,甚至听久了会觉得有些烦燥,但是在艺术面前你必须坚持,只有他们的坚持,他们的努力,才能使我们的传统艺术得以保留与传承。

  

  

  在学校的中心广场上有块大石头,上面刻着八个大字“尚美、儒雅、至真、向上”。这应该是学校的教学宗旨吧。

  

  

  在另一个教室里我们看到一群正在练功的同学,原本以为越剧是文戏,只要练练声走走步就行了,原来唱越剧还需有如此高难度的基本功。

  

  

  这边就是练声的教室,我在一旁静静的听了会,还是同样的感觉,刚开始觉得很好听,当来来回回那一段时,听久了我就开始有点厌烦,也许她们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,一练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。而且对于她们的要求不仅是唱,还得带着情感去唱,何时高兴何时悲伤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严格的要求。

  

  

  参观最后还在学校的剧场观看了同学们的一些表演,虽说只是几个小小的片断,我已经被同学们的表演所感动,无论是唱功,动作还是情感都非常的到位。这一出表演的是《貂蝉与吕布·小宴》。

  

  

  这是《红楼梦·金玉良缘》。

  

  

  《梁祝·十八相送》

  

  

  个人觉得最精彩的要数这一出《汉宫秋·昭君出塞》,从演员的气质,唱功,情感的流露都具有相当的水准。舞台感染力非常的强,有种把观众都带进了戏曲里面的感觉。

  

  

  除了唱,还有一大段高难度的动作戏。穿戴着满身的行头,做着这些高难度的旋转、跳跃,真心的配服她们。可以想像她们在台下花了多少功夫,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。

  

  

  演出很精彩,演员表演也很用心,观众看的也很满足。但我在想学校那么多学生,最终能上台表演的也就那么几位,那其他大部份的学生呢?可能由于长像或天生条件有关,可是这些十五十六岁的小孩,甚至更小的年纪的学生,他们为了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黙黙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在如今的整个社会风气下,你去学个影视表演,去唱个歌可能就会一夜爆红身价百倍,而这些从小苦练基本功,在漫长的磨练和等待后也许只能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戏曲演员,有些可能不得不为生计而改行,他们的未来在哪里?传统艺术的未来又在哪里?不仅仅是越剧中国其他很多传统艺术需要传承,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去保护和传承它,这一切需要整个社会来思考。

  

  

  关于越剧:“越剧”起源于“落地唱书”,后又有称为“女子科班”、“绍兴女子文戏”、“的笃班”、“草台班戏”、“小歌班”、“绍兴戏剧”、“绍兴文戏”、“髦儿小歌班”、“绍剧”、“嵊剧”、“剡剧”等。第一次称“越剧”,1925年9月,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“的笃班”,首次在《申报》广告上称为“越剧”。 1938年起,多数戏班、剧团称“越剧”。但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。1939年,《大公报》记者樊迪民,兼为姚水娟之“越吟舞台”的编导,受李白《越女词》之启发,兼考虑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,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,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“我就是要越唱越响,越唱越高,越唱越远”之豪言触动,遂给茹伯勋编的《戏剧报》写稿,刊出正名为“越剧”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,告诸观众。自此以后,各报“女子文戏”的广告陆续改称为“越剧”,新中国成立后,更是统一称为“越剧”。

  作者简介: 寒残一叶,摄影师、旅行家、自媒体人。

  微博:@寒残一叶,微信公众号: hancanyiye,微信号:hcyy0571。

阅读(2591) 举报
欢迎举报抄袭、转载、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