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日子,歌曲排行榜上最受欢迎的,是一群穿着T恤牛仔裤、背着吉他,自己写歌自己唱的年轻人。
所谓小清新,不是从陈绮贞开始的。
早在1970年代初期,洪小乔就在电视荧幕上抱着木吉他,弹着自己写的那些歌,关于花朵与流云、关于爱情与旅行。
文青玩音乐,更不是独立音乐始创的风气。把诗唱成歌,这种事早在四十年前就发生了。
杨弦
给我一张铿铿的吉他/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/给我一个回不去的家 /一个远远的记忆叫从前《民歌手》
1975年6月6日,一个叫杨弦的青年在台北举办了“创作歌谣演唱会”。
在下半场,他演唱了以余光中的诗歌为主轴的原创作品,一代人发现这样的句子居然可以唱,而且居然还很好听。
就这样,愈来愈多文青拿起吉他写歌唱歌,年轻人也不再至听洋人的东西,转而疯狂爱上那些眉清目秀的校园歌手。
一个华语歌坛的民歌时代被开启,「民歌四十年」便从这里算起。
胡德夫(前排右一)与杨弦、李双泽(后排右一)推动了被称为整个华语流行音乐启蒙运动的“民歌运动”。
四十年前,关于爱情、关于心情、关于旅行,关于对民族的情怀,创作风潮涌现,造就了一个时代的歌曲,年轻人将自己的价值用小小的舞台,写出日后台湾华语流行音乐的历史。
四十年后,依然唱着这些熟悉的歌,原来大家的青春仍闪亮。
那是最好的年代,歌可以是启蒙的武器,可以承载思考的重量。
这次,李青老师将为我们细数广播节目的黄金年代,那些音乐背后的秘密,都是我们无法重回的“最好的时光”。在这个音乐现场上,还将有本土乐手对音乐分享中提到的经典乐曲进行现场演绎。
李青
李青是民歌的孩子,听了30年民歌,播了20年电台。
他是声音的旅人,漫行于烟雨故道,与旧年繁花。
穿过时间的杯酒人影,诉说歌者的悲欢与浮光。
对于李青来说,电台是他的职业,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和看电影,还有跟着音乐或者音乐家旅行。超高的书架成为他家的一大特色。除了收藏书,还有黑胶唱片,以及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。
李青的家
收藏的黑胶
家中五米高的书架
黑胶、CD、Sonons纸箱
他的《音乐枕头》是在无数黑夜里穿过寂寞的一首歌,抚慰每一个在城市昏暗中踽踽独行的灵魂;他的《古典的河流》,恰似一条不羁的大河,冲刷每一片枯寂的心灵之地;他的《李青的小夜曲》,更如旷野的晨风,吹拂每一个怀揣理想的大脑进入梦乡,在梦境中,意识和现实,如诗歌一般萦绕和纠缠。
他说:”我经历的,是一个不能重来的年代。“
他的民歌40,不只有音乐,更有音乐背后的时代和人。告别的年代,和理想,和民歌,永不说告别。
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