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,上次我们见证了杭州的基金小镇、梦想小镇,这次绍兴之行,我们来到东浦镇,它是省级第一批37个“特色小镇”之一的绍兴黄酒小镇,它是著名的水乡,酒乡,桥乡,名士之乡;以“黄酒”为核心、以“文化”为灵魂、以“水乡、老街、古宅”为基础,展示着“老绍兴,醉江南”这一崭新形象。
据史料记载:东浦古镇已有千年的历史,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,是著名的“名士之乡”。镇政府门前的广场上徐锡麟登高远望,小镇的陈列馆陆游屹立怅然,这里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辛亥革命先烈徐锡麟的故乡。
黄酒小镇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带我们走进展厅,介绍黄酒小镇发展建设规划。
巨大的沙盘显示着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的蓝图,他们采取“一镇二区”联创模式,其中东浦片区依托丰富的古镇资源,重点发展黄酒文化产业;湖塘片区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,重点发展黄酒酿造产业,最大限度地展示绍兴的酒乡文化和水乡文化。
2015年底,黄酒小镇创建工作全面启动,目前,湖塘片区已启动项目15个,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。东浦片区以“大绍兴、大黄酒、大文化、大旅游”为战略目标,计划总投资50亿元,打造多功能的黄酒文化小镇,在确保国家3A级景区创建成功的前提下,争创国家5A级景区。
我们走进小镇的历史陈列馆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雕塑,再现了古镇酒文化的悠久历史。
东浦小镇是著名的水乡,陈列室的设置也独具一格装扮成水乡模样:碧蓝的湖水映满全湖,湖面上漂浮着点点乌篷,置身于此,犹如游弋在浩瀚的湖面。
“湖畔”是茶肆酒楼,青花瓷的茶具酒器、八仙桌、长条凳、美人靠,一件件古旧物品渗透出历史的积淀。
小镇老街邻水而建,头东尾西,现在居住的都是原住民,沿袭着千百年来的生活传统习惯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
它形成于南宋,繁华于清代。旧时沿河南北店铺林立,酒旗招展,酒客满座,觥筹交错,佳酿飘香。清代诗人写道:“夜市趋东浦,红灯酒户新。隔村闻犬吠,知有醉归人。”道出了东浦酒店夜市盛况。
老街虽在六七十年代惨遭破坏,但结构未变,百分之八十的老店铺还保留着,近几年东浦镇已采取严厉的保护措施,建设“酒文化街”。这里还被称为活动摄影棚,《九斤姑娘》、《阿Q正传》、《风雨故云》、《彷徨》等影视片都在此拍摄过。
绍兴的“五水共治”取得了显著成效,黄酒小镇在环境保护上也下了一番功夫。这位戴乌毡帽的大爷划着小船游行在水面,专门负责水面垃圾和漂浮物的清洁打捞。
镇上还专门引进了“狐尾草”清洁河水,水面清澈见底,成群的鱼儿在水底游弋。
今个是大晴天,是晒藕粉的好日子。晒藕粉的大姐吸引了大咖们的镜头,这么多长枪短炮的轰炸,大姐显然已司空见惯毫无惧色,顺和的配合着拍摄。东浦的藕粉很有名,入口细滑,营养成分高,是老幼妇孺的尚佳补品。
古老的历史小镇至今还传承着一些传统手工艺,这位大爷的手工千层底布鞋纳了半个多世纪了,上了电视成了名人。据说平时他不让人拍照,今天看着来这么多的大咖,老人高兴还特意换上乌毡帽给我们拍照。
古老的街道走过现代的年轻居民,新旧交错,时空穿越。
黄酒小镇还是著名的“桥乡”,境内江河纵横,湖泊星罗棋布,村庄、田野被大小江河分割成块,以桥相连。
全镇共有328座,仅集镇内就有37座,千姿百态,细腻别致。特别令人感到新鲜是导游介绍说这里竟然有“喜桥”和“哭桥”,婚丧红白事分别都有从相应的桥上走过。
“越酒行天下,东浦酒最佳”,黄酒小镇是当之无愧的“酒乡”。东浦酒是越酒中的珍品,酸、甜、苦、辣、鲜五味一体,入口香、醇、柔、绵、爽。东浦酒除了酿酒原料鉴湖水和当地优质糯米外,最重要的是一套独特的酿酒技艺。
早在宋代,东浦已是绍兴酿酒业的中心,1915年,云集信记“周清酒”作为绍兴酒的代表,参加了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,荣膺金奖。
立冬,酿酒的老师傅已将糯米蒸在锅里,雾气腾腾的作坊内米香、酒香交织一起,沁人心扉,令人心醉。
可别小看这些酒坛上的“白粉”,那是酒坛的“包浆”,白粉越多酒坛越老,酿出的酒更淳。
酿酒师傅告诉我:俗话说“新坛要喝三坛酒”,也就是说新坛要经过一段时间黄酒的浸泡酿造的就才会更淳,我突发奇想,“老坛能吐三坛酒”?买个老坛回家灌上一坛水,过段时间开坛一尝:黄酒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