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3日一大清早,位于绍兴的官渡河边热闹非凡。岸上、水里都站了不少渔民,他们向河里撒开了150多米长的渔网。原来,是渔民们在用绍兴最传统的“牵鱼”方式在捕鱼。据了解,这新年的“第一网”成果颇丰,捕到了花鲢、白鲢、白条等十多个品种的鱼共5万多斤。
用渔网“牵鱼”,这种传统的捕鱼方式,如今在绍兴越来越少见了。
记者在现场看到,20多位渔民“各司其职”,一部分人站在岸上负责拉网,剩下的则站在河中的小船上牵网。这些渔民各个都是经验丰富的“牵鱼专家”,配合默契,你拉我踩,鱼儿一个劲儿在渔网中扑腾。落入网内的鱼儿又不断跃起,带起了阵阵水花,场面煞是壮观。捕得差不多了,村民们又将鱼儿“赶到”了网箱中进行“筛选”,大的留下,小的丢回河里继续养。记者看到,这些鱼儿肥硕,个头大的一条十五六斤,小的也有八九斤。“你看这鱼,啧啧,实在是大!”围观的市民发出了惊叹道。
记者站在岸上冷得直哆嗦,但渔民们却是越干越热乎,有的师傅干脆把外套脱了。“这里的水质较好,而且我们坚持生态养殖,这里的鱼也更肥美,肉质更细腻。”一位渔民告诉记者,官渡河比较开阔,水也深,才用上“牵鱼”这种传统捉鱼方式。
记者了解到,古时绍兴迎恩门一带自商贾云集,清官在此渡船出城、出访,商人、商船在此集聚交流交易,民间就称为官渡,绍兴话也叫官读、官渎。如今,在官渡河里,渔场经营者每年都在放养一些小鱼苗,待鱼苗长成大鱼,就让渔民来“牵鱼”,邀请大伙来体验渔事,而这只是官渡水域呈现的一景。城西迎恩门外,越城区金德隆文化创意园勾勒的“渔镇”全貌,整合了上官渡、下官渡、章河塘、古运河等区域水资源,通过充分挖掘绍兴水城旅游文化和渔业文化,重现“水、船、渔”为特色的渔乡小镇。
根据规划,官渡“渔镇”涉及水域面积达2800多亩,承载着古城绍兴“鱼米之乡”渔村文化的历史。整个项目总规划投资5个亿,将做足这里的“渔”文章。比如,渔事体验、渔市集会。
而除此之外,这里还将打造绍兴版的“渔人码头”,通过文化、商业和旅游相结合开发,打通古城内外的水上游线。同时,引进皮划艇、鱼餐厅、鱼米博物馆等文化渔乐项目。以渔业为线,串起治水、旅游、文化、餐饮这串“珍珠”,打造绍兴渔乡小镇新地标,挖掘水文化,多角度展示水城的生态美。
,